美国加密货币欺诈案或为Coinbase对抗SEC提供助力
案件背景:Eisenberg操纵Mango Markets获罪
近日,Abraham Eisenberg因操纵Mango Markets非法提取1.1亿美元而被判犯有数字资产商品欺诈罪,这一开创性案件可能为Coinbase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诉讼中提供辩护依据。据彭博社报道,2022年10月11日,Eisenberg操纵期货合约价格,在短短20分钟内导致价格上涨1300%,最终使他能够以虚高的资产"借入"1.1亿美元加密货币。纽约联邦陪审团判定他犯有商品欺诈、商品操纵和电信欺诈罪。
案件对Coinbase辩护的潜在影响
Eisenberg被判定为商品欺诈而非证券欺诈,这一判决可能被Coinbase用来对抗SEC的诉讼。本案凸显了SEC在数字资产分类方面缺乏明确的监管指引,Coinbase可以继续主张该监管机构未能为行业提供适当的指导,迫使加密货币项目和交易所独自应对模糊的监管环境。
此外,Eisenberg根据商品法被起诉的事实表明,像MNGO代币这样的一些数字资产可能属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而非SEC的管辖范围。Coinbase可以将此作为证据,质疑SEC对加密领域及其投诉中列出的特定代币拥有广泛管辖权的主张。
Coinbase可能提出的关键论点
通过将MNGO代币与SEC指控的在其平台上交易的未注册证券的各种数字资产进行类比,Coinbase可能会主张,如果在Eisenberg案中MNGO被视为商品,那么同样的逻辑也应适用于SEC挑出的代币。
此外,Coinbase可以辩称,SEC在对待数字资产方面存在不一致和任意性,这一点从Eisenberg被判定为商品欺诈而非证券欺诈就可以看出。该交易所可能会断言,监管机构没有提供一个明确、可预测的框架来确定哪些代币构成证券,导致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和选择性执法。
案件揭示的监管问题
最后,Coinbase可以利用Eisenberg案件重申其呼吁,要求SEC进行透明的规则制定,并就现有证券法如何适用于数字资产提供明确指导。该交易所可能会辩称,如果没有这种明确性,行业将继续面临不确定性和任意执法的风险。
案件局限性与未来走向
虽然Eisenberg的定罪为Coinbase挑战SEC的诉讼提供了潜在途径,但每个案件的具体事实和情况各不相同。法院最终必须根据相关代币的独特特征和适用的法律框架来评估Coinbase的论点和SEC指控的优点。
2023年1月20日,SEC在纽约南区指控Eisenberg违反了与他在Mango Markets平台上的行为相关的证券法的反欺诈和市场操纵条款。然而,SEC网站上没有关于案件进展的最新信息,而CFTC的案件已经进入审判阶段。
虽然Eisenberg的期货操纵属于CFTC的管辖范围,但SEC此前已经对类似于MNGO的数字资产代币提出了索赔,例如在对Coinbase的投诉中。针对Eisenberg的案件不太可能形成Coinbase在法庭上使用的铁证如山的法律先例,但它确实强化了美国加密监管执法缺乏明确性和中立性的说法。
尽管如此,该案件的某些方面,包括与SEC相比CFTC案件的发展,可能会成为Coinbase辩护的一部分,展示美国加密货币监管的不一致性。最终,针对Eisenberg的商品欺诈判决为正在进行的关于数字资产适当监管处理的辩论增加了另一层复杂性,并可能为Coinbase与SEC的法律斗争提供额外的弹药。